配资咨询 粤来粤好百千万|罗镜镇:“绣花功夫”激活沉睡资产 多元路径赋能“百千万工程”
为破解闲置资源沉睡难题配资咨询,罗镜镇以“百千万工程”为引领,以“绣花功夫”精准破题,聚焦资源整合、模式创新与产业联动,探索出多条盘活闲置资产的高效路径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精准把脉,全域摸底绘就闲置资源“活地图”
罗镜镇将资源摸底作为先导性工作。
建立全域台账,实现“家底清”。成立工作专班,深入排查政府闲置公房、村集体旧厂房等资产1964处,建立“一资产一档案”台账,确保“底数清、情况明”。
科学分类评估,实现“价值明”。聘请专业机构对闲置资产的区位、结构、盘活潜力等进行科学评估,将其精准分类为文化活化型、产业导入型、公共服务型等,明确盘活方向。
建立动态管理,实现“更新快”。依托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动态管理,完成资产上图977宗,落实“每月一巡查一上报”制度,形成“排查—登记—评估—盘活—销号”闭环,确保数据实时准确。
创新整合,多措并举激活沉睡资产“新价值”
罗镜镇坚持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探索多元化整合盘活路径。
政府公房“腾笼换鸟”。针对权属不属于本镇的政府闲置公房,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,在不改变资产权属的前提下,成功争取到原交管所以及旧税所的使用权。投入90余万元,将原交通管理所766平方米闲置办公楼精心改造升级为集“罗镜优质农产品展销”“核雕文化传承展示”等多功能于一体的“核雕文化综合展示馆”。实现单一空间的多重价值叠加。将展馆交由镇属企业运营,线上线下年销售额超100万元。此外,投入14万元馆内共建人才驿站,吸引多名专家驻点,培育工匠1120名,举办产学研活动8场,源自罗镜的“罗定橄榄核雕师”劳务品牌入选全国盛会。
宅基地整合“聚沙成塔”。在龙岩村创新探索“村集体+企业+村民小组”合作模式。由村集体牵头,与邱屋新村21户村民协商,将分散闲置的36亩宅基地进行统一整合、集中流转。成功引入社会资本2000万元,建设总建筑面积达3.1万平方米的“龙岩村创业园”,项目一期已建成厂房3000多平方米。
公共空间活化“变废为宝”。投入200万元改造原税所,打造集规划展示、历史人文、休闲议事于一体的“美丽圩镇客厅”,成为展示“百千万工程”建设成果、提升圩镇品质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居民共享的公共空间。
聚力招商,乡村微工厂构筑富民强村“硬支撑”
罗镜镇将招商引资作为激活闲置资产的核心环节,重点打造乡村“微工厂”集群,实现资源变资产、资产变收益。
精准招商引活水。龙岩村创业园瞄准环保、电子等产业,已成功引进广东中创环保公司等2家企业入驻,其中罗定市音翔电子公司已顺利投产,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。园区全部投产后,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,年增村集体收入约18万元,创造税收超50万元,实现了宅基地盘活、集体增收、村民就业、产业发展的多方共赢。
多元运营提质效。引导本地乡贤承租运营云沙游客服务中心,年租金3万元,实现镇村两级共享收益。通过实施东山湖公园提升及周边活化利用项目盘活的原供销社楼房,也将采取托管方式交由第三方运营,进一步提高镇村集体收入。
租赁合作稳收益。全镇盘活撂荒耕地1000多亩并引入种植大户承租。鼓励村级组织自主盘活零星闲置资源,例如石淇湾村有效利用位于医院前的闲置提留地,建成商业综合体出租,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;新星村自筹资金重建村集体闲置旧商铺用于出租,年租金收入9万元。这些“微改造”“微利用”有效激活了边角资源,壮大了村集体经济。村民通过土地流转、务工、分红等多渠道共享发展成果。
罗镜镇通过系统性摸底、创新整合与精准招商,特别是以乡村“微工厂”为重要抓手,成功将沉睡资产转化为发展要素与富民强村平台。其探索的“绣花式”精准盘活、“多元主体”协同参与、“产业就业”深度融合路径,为“百千万工程”深入推进提供了极具价值的“罗镜样本”。未来,罗镜镇将继续深化探索,让每一寸闲置资源焕发新的生机。
来源:罗镜镇配资咨询
贝格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